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八百零七章 老唐很忙(求月票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八百零七章 老唐很忙(求月票)

  锦衣状元

这天朝议结束,朱四将杨廷和、蒋冕二人叫到乾清宫。


以往皇帝有大事,都只叫杨廷和一人,以体现出杨廷和跟普通文臣的不同,也让人知道杨廷和就是大明实际的宰相。


但眼下,朱四有意开始拔高蒋冕的地位,似也在表明,朕明白未来首辅大学士是谁,杨老头你就安心的去吧。


等君臣礼数完毕,朱四将一份兵部奏请拿出,让张佐转交二人。


「……这是有关西北裁撤三边总督、宣大总督的上奏,朕批准了裁撤宣大总督,以宣大总督臧凤回部添注,三边总督暂且保留,仍旧是以兵部左侍郎李钺为三边总督。」


朱四说出了拖延日久的西北军政要务安排。


只裁撤宣大总督,保留了三边总督,并不影响到杨廷和的利益。


乍一听,杨廷和占了很大的便宜。


但杨廷和跟蒋冕都是聪明人,一眼就能看出皇帝行事的诀窍。


反正皇帝裁撤不裁撤三边总督,三边事务一向都不是皇帝的人打理,陕西、延绥等地的巡抚也都是彭泽的人,既如此皇帝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,把三边总督继续留给你们,只把宣大总督给撤了。


这样做有个好处,就是让皇帝站在舆论最高点,让那些不明就里的臣民以为,朕是被迫裁撤宣大总督,你们看内阁那群人蛮不讲理,说裁撤宣大总督和三边总督,结果却把三边总督给保留下来,只把朕安排的宣大总督给撤掉!朕是受害者!


蒋冕道:「陛下,若是宣大总制裁撤,按道理来说,三边应当一并裁撤才是。」


朱四道:「朕如此决定,是怕西北军情有变……今年鞑靼人异常安静,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扰边的迹象,也未听闻草原有何变故,或是在酝酿新的叩边之事也说不定,所以朕的意思是,三边总督先留下来看看,等必要时再做决断。」


合情合理。


既满足了你们文臣对于西北军务的要求,又兼具防止鞑靼人突然犯边的戒备,朕这是在为你们着想。


蒋冕打量杨廷和一眼,见杨廷和没有特别表示,蒋冕退回一步,就这么接受下来。


「西北纷争,也该告一段落了,朕现在想提的是,把永平府知府朱浩调回京师,继续到翰林院为修撰,甚至可以提拔为侍讲,以后让他常进经筵日讲之事。」


朱四此话一出,蒋冕听了有些发懵,杨廷和脸色则显得很淡定。


皇帝突然提到朱浩?


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居然劳烦皇帝一直挂牵?


杨廷和道:「陛下,朱浩为委命为永平府知府,才刚赴任,此时调回,只怕是……于理不合。」


换作以往,杨廷和听到皇帝这么说,一定会觉得皇帝在玩什么欲擒故纵的把戏,对朱浩的怀疑会加深。


但现在朱浩当官已经两年,若有隐秘的身份早就应该暴露了,到现在都不见朱浩为皇帝做事,却总见朱浩给皇帝找麻烦,皇帝还惩罚朱浩去西山矿场当了两个月苦力……就这样还有什么必要去怀疑朱浩暗中为皇帝做事?


杨廷和只能认为,皇帝这么记挂朱浩,不是因为真的重视朱浩,而是朱浩占了永平府知府这个重要的职位,成为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。


朱四面色不悦:「一个少年状元,哪怕现在也不过跟朕同龄,以他的能力,何以能治理一方?给他哥县令当当就算不错了,上来就当知府,会不会引得朝野非议,让人觉得只因为他是安陆州出身,才会得此优待?」


果不其然,皇帝就朱浩是否能胜任永平府知府之事,挑起刺来。


杨廷和道:「陛下,有关永平府知府的委命,虽为吏部做出,却是陛下钦准,岂能朝令夕改?」


不跟你谈朱浩是不是能胜任的问题,杨廷和自己也觉得朱浩或难胜任,但现在事已经定下来,还是听杨廷和拍板决定让吏部往上推荐的,这事就不能变。


朱四一脸迷惑望着旁边的张佐道:「是吗?」


张佐略显尴尬,却还是跟朱四汇报:「陛下,是……的。」


说是,其实也不是。


吏部的官员委命,最终只是由司礼监以皇帝的口吻进行批复,因为吏部上请的官员调度名单已是第三稿,属于加急类型,以当时的情况,只要这一稿问题不大,司礼监有权力直接批复,毕竟吏部改到第三稿,都是以皇帝的意思在办。


现在皇帝之意,明显后悔了,却在这里装不知情?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