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锦衣状元 > 第一千零三章 召杨应宁回朝(求月票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千零三章 召杨应宁回朝(求月票)

  锦衣状元

徐阶颇为无奈,本以为认识朱浩是一件好事,有前辈提携,又能教他东西,甚至还因为朱浩跟杨慎等名人有过亲密接触。


替皇帝办过差,跟唐寅也有不错的关系……


结果现在却被朱浩硬生生拽去当工部郎中,虽然官品是上升了,但对他来说可是非常郁闷的事情,谁能拿着翰林修撰不当,却跑去当什么工部郎中?


真以为这是什么轻快差事?


随后朱浩去见了新任翰林学士贾咏。


贾咏对于朱浩的到来,显得异常谨慎,毕竟他在宫中见识过了皇帝对朱浩的信赖,现在他就要琢磨,朱浩到底是他的属下,还是平级,再或是上级来视察工作?


“敬道,你要tiáo工部侍郎,等议礼之事稍微结束,可能你礼部的差事就要卸下了。”贾咏试探地说道。


朱浩笑着点头:“是。”


贾咏道:“那你未来作何打算?”


打算?


当你是我的师长,还要问问我以后的人生规划?你这试探的水平不行啊,能不能挑点有营养的问题来问?


“我打算以后在工部好好做事,以后或有很多时候不在京师……”朱浩笑道。


贾咏皱眉:“你若是tiáo工部为左侍郎,恐怕要管部堂事,何以不在京师?”


朱浩道:“可以这么想,就当我提督易州山场,陛下安排我去工部,多数时候都是管理厂部之事,至于部堂事……我年轻气盛,入朝的时间也短,难以平衡好各方关系,还不如多出去历练一番。”


虽然朱浩的话有些“放肆”,就像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差事一样。


大明工部的制度,也好像会因为朱浩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。


但贾咏听完朱浩这番话,却无端放下心来,最重要的一点就是……这小子以后不会常留京城捣乱,以后朝堂上也基本见不到他,那是否意味着……朱浩当不当工部侍郎,是否兼任侍读学士、詹事府少詹事这些职位,其实都没什么差别?


“嗯。”


贾咏不动声sè,点点头,“年轻人是要多历练,但也要注意分寸,朝堂也需要后起之秀。以后翰林院也常来。”


“好。”


朱浩跟贾咏也只是保持面子上的和睦,其实内心中,彼此也把对方当成敌对派系的人。


怎可能推心置腹呢?


……


……


年后,朝中最大的风波,或者说朝中上下争论的焦点,便是杨一清和谢迁是否应该回朝之事上。


唐寅入阁已经敲定,只等一道诏书下来,内阁就将成为五人的配置。


如果皇帝还要召杨一清和谢迁回朝的话,将把他们摆在如何的位置上?


杨一清还好一点,毕竟当过六部尚书,而谢迁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……这位可是弘治名臣,在内阁和翰林体系中声望独树一帜,当年李东阳死前曾极力主张让谢迁回朝,甚至想让谢迁为首辅。


但谢迁在正德朝一直都对皇帝的征召选择拒绝,归隐不出,这时就一定会卖新皇面子?


初五这天朝会。


当天是唐寅正式入阁的日子,朝堂上朱浩不在,而朱四拿出一份奏疏,提到杨一清回朝之事。


朱四道:“镇江的杨老部堂,就算一直都在赋闲中,却不忘朝中大事,朕屡次派人去跟他谈论国事,甚至连大礼议也曾询问过他的意见,均得到支持。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,朕准备派人去召他回京。”


刘春出列道:“陛下,只怕杨部堂不会轻易出山吧?”


“事在人为。”朱四道,“朕一片诚意,难道他会拒绝?这钦差重任,你们认为,朕应该委派给谁呢?”


在场大臣面面相觑。


这件事原来只是通知我们,根本不是来与我们商议,至于杨一清是否回朝……虽然看起来此人回京能让朝中老臣势力更加稳固,但要命的是杨一清先前多次表露出支持大礼议的态度。


也就是说,杨一清就算回来,也不可能为传统文官势力撑腰。


那召他回来干嘛?


朱四见文武百官不言,多少有些不悦:“难道就没人能替朕把这位名臣请回来,让大明江山稳固,国势蒸蒸日上吗?”


张璁走了出来:“陛下,臣举荐,翰林侍读桂萼前去镇江,请杨部堂出山。”


张璁的话,多少让人意外。


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,桂萼是张璁在南京的旧识,逐渐通过大礼议对外发表意见,得到皇帝关注,并顺利入翰林院为侍读,张璁让桂萼走一趟,那就是说……张璁想把自己归入杨一清麾下。


但若杨一清回来,到底张璁和杨一清谁排次居上,这就有说法了。


本来杨一清一定能压住张璁,但问题是张璁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,回头若是被皇帝提拔入阁的话……杨一清一定能压得住这个入朝没几年的进士?


朱四道:“桂萼?还有不同意见吗?”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