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七零之悍妇当家 > 第33章新官上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章新官上任

  七零之悍妇当家

telexh ,最快更新七零之悍妇当家最新章节!


第33章新官上任


韩青云:“……三哥。”


三哥就是有魄力,盖新房这种话都能随便说说的,不愧是武能上阵杀敌,文能缝被疼媳,真汉子!


不怪韩青云惊讶,这时候乡下盖房子可是比娶媳妇儿生儿子更大的事儿,是乡下人家最困难的大事儿。


娶媳妇儿无非到了年龄,攒上百斤粮食、一钩子布、几件家什儿、一条肉,甚至没有这么多减半也凑活。反正,只要男人不差,有把子力气,再穷也总能娶到个媳妇儿。娶了媳妇儿就不愁生儿子。


可房子不行。


盖房子得要木头、秫秸、土坯、石头、麦草、粮食、人力等等。


就算只需要花钱请泥瓦工、木工两组大工,小工全是队长领着劳力帮忙,可那些材料却是实打实自己准备的。


盖房需要很多木料,用于大梁、檩子等,树不是一下子就长起来的,普通社员没钱也没地方买,基本那就是干攒,十几年攒齐就算好的。


另外就算椽子不用木头,改成秫秸这种便宜材料,也得靠工分在生产队里换。


工分用来换粮食吃饭家里都吃不饱,又哪里有那么多换材料?


虽然小工可以本村帮忙,不吃饭,但是大工和砌墙上梁的壮劳力却要吃几顿饭的。


试想自己粮食都吃不饱,又哪里来的粮食管饭?


不管哪一样都够社员们犯愁的。


要是盖三间房,那更了不得,真是从祖辈的把房子传下来,然后一代人修修补补,生活好的时候加盖个一间半间的给儿子凑活一下娶媳妇。


真要是能盖出一间新的,差不多要百来块成本,若是砖瓦的那自然更多。


一百块啊,现在乡下人一年忙到头能攒几块钱?


再说谁还不生个病?结婚生子丧葬以及人情往来都得花钱。


结个婚,家里十几年的积蓄就掏空,殡葬的话十几年的又掏空,万一再有点的别的,所以家里除了耗子洞,真是什么也攒不下。


就算当了将近二十年的支书,都不能轻松地说要盖房子,也得攒个多少年。


他家里大哥二哥都没分出去,他现在还和爹娘住一屋,以后结婚都是个事儿呢。


村里现在那些申请宅基地的,都是攒了十几二十年,一大家子受不了必须要盖房子分家的。


这么轻轻松松说要盖房子的,韩青松还真是头一个,韩青云都要顶礼膜拜。


韩青松却不考虑这些,常年不在家,不了解村里的行情,在部队里都是有命令就干,越困难越啃,就没个知难而退的。


再说部队人多力量大,都是壮小伙子,有点什么事儿,还真是不费力。


韩青松也没觉得做什么会费力的,需要就去做,做不来就想办法,总能做成。


起了盖房子的念头,他就立刻行动起来。


盖房子并不是一家自己的事儿,得先跟大队申请宅基地,报备预留盖房子的材料,木头、秫秸、土坯等,还得申请开条子去买砖瓦。


村里人盖房子基本不会考虑砖瓦,一是太贵没钱买不起,二是找不到关系批条子。


就算不用砖瓦,其他的木头、秫秸、也不是那么容易凑齐的。


这会儿都是集体种地劳动,每家自留地顶多边边角角的一二分地,只能靠生产队分材料。


不说木头难攒,就是秫秸也有难度。


当地屋顶必须用秫秸捆成一把把的,覆盖在梁架上,然后覆盖黄泥、茅草或者麦草。这秫秸的作用就相当于椽子,没有那么多木头就用秫秸代替,毕竟秫秸比木头成本低得多。


不过就算这样,一个生产队那么多户人家,单靠自己力量也不是那么容易攒齐的。


韩青松却想着既然要盖房子,就盖砖瓦的,土房子遇到暴雨容易塌不安全,而且一年都要修缮好几次,费工费物,都是无奈之举。


韩青松就去找韩永芳,“大爷,我想排队申请宅基地盖房子。”


韩永芳笑了笑,拿出村宅基地的示意图来,“你看看,喜欢哪里就挑哪里?”


韩青松惊讶地看着他,“不要排队吗?”他打听一下起码排到后年去。


虽然盖房子不容易,可很多人家已经十几口人挤在三间小屋,实在挤不下,有的借住别人家,有的无处借住就在草棚子里凑活。几乎是家家户户都有盖房需求,只是没有钱、粮、物暂时搁置罢了。


韩永芳摇头,“不用,我早就替你申请了。”


韩永芳早就琢磨韩青松转业这事儿呢。


其实以前老韩家就可以申请宅基地盖房子分家,毕竟韩青松寄钱回来,老太太手里不缺钱。只是老太太作为封建大家长的惯性思维,并不想分家,分了家儿子媳妇儿都各自过日子,谁还理睬她个老婆子?不分家,全家人都围着她转,她说一不二多威风?


很多人家不分家,一个是太穷分不起,二是老人家怕孤独怕被遗弃,不喜欢冷清,所以非要儿孙们住一起,等二老或者父亲过世才分家。


韩永芳考虑着韩青松转业回来,户口粮油关系跟别人不一样,略复杂,比如说别人转业都是就近原则,哪里来回哪里去,户口转回自己村里。


韩青松的户口却没回来,而是在县里,但是他的粮油关系却又到了公社。


他能拿县、公社一共三份工资,同时还可以拿县、公社两份福利,比如说粮票一般机关工作人员一个月就三十斤,现在条件好一些干部可以三十六斤。


可韩青松却有44斤,是按照重体力者的标准拿的,这斤数指的是可以食用的面粉等,而不是乡下直接收获的麦子、玉米等未加工粮食。


这44斤里面是包含食用油在内的,一斤粮票有三两油,不是乡下人拿粮食换的单纯的粮票。


其他什么布票棉花票之类的韩永芳不接收所以不清楚,但是他猜测肯定也是双份或者是按照高规格来的。


比如别人一年一丈的布,他可能至少一丈五。


棉花别人两斤,他可能有三斤。


这样好的条件,第一需求肯定是盖房子。


大队借他的那两间草屋子,太破旧了,临时住住还行,要是长期住,冬天漏风冰冷,夏天大雨大风的会漏雨。


要是赶上大暴雨,还往屋里倒灌呢。


村里这会儿申请宅基地的不少,要是排队,韩青松得排到后年去。


好在他早就给申请了。


他寻思虽然韩青松户口在县里,但是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带着全家去县里。


一是他的正职在公社,县里不可能给他分房,不分房就意味着他只是挂职,不必日常上班。


二是林岚和孩子的户口是绝对去不了县里,除非韩青松以后转正,变成县公安局局长,分了房子,那有可能。


这时候农转非非常困难,毕竟城里还年年往农村下放插队知青呢。本身城市的工作岗位就紧缺,自然不会随便让农业户口进驻城市,除非有大贡献或者不得不进驻的理由。


所以,他觉得韩青松是必须在村里盖房子的。


果不其然,让他算到了。


韩青松看了看,感激道:“多谢大爷。我叫孩子娘来挑。”


韩永芳微微一笑,“拿回去,家去好好挑挑。”


韩青松顺便还跟大队借了两块电池,然后拿着电池和大厚本子回家找林岚。


林岚的褥子也缝得差不多,看见他抱着本大书回来还纳闷呢,“这是什么?”


韩青松把本子放在炕上,去一边把收音机电池换上,“给你挑。”


林岚看了一眼,惊喜交加:“挑宅基地?”


韩青松眉毛扬了扬,她居然一下子就看出是宅基地。


林岚顿时眼睛拔不出来,趴在那里这样看那样看,“咱们去哪里盖好呢?就在大队边上?还是去村后头?村东头是不是更好,挨着学校近上学方便。要不就村西头?挨着自留地近,种菜浇菜方便……”


韩青松看她趴在那里,剪得参差不齐的头发洗得很柔顺,泛着柔和的光芒,鬼使神差的,他伸手摸了摸。


林岚啊了一声,“怎么?”


韩青松立刻把手撤回,“你头上沾了碎草。”


她看着韩青松脸色泛起可疑的红色,笑道:“没事,整天钻草垛。”


家里没有草棚子,草垛被雨淋过外面的湿漉漉的,只能从里面掏干的烧。


她看了一会儿,拿不定主意,“要不等孩子回来一起挑?”


韩青松觉得挑宅基地跟孩子什么关系,她决定不就好了?不过还是点点头,“中。”


林岚就喜滋滋地放下,继续缝褥子,已经收尾。


韩青松出去院子里看看,盖房子准备了材料,也得等秋收以后,差不多九月十月。


他家盖房子,现在不缺钱,人工也好说,花钱请几个大工,队长领着人顶多三四天的事儿。


最难的是准备材料,要慢慢来。


他在院子里观察一下,选定南墙靠着茅房的位置,要盖一个草棚子,这样柴火就可以放进去,不怕下雨。


自行车、下地的家什儿也可以放进去,屋里已经放不下,放在外面风吹日晒雨淋容易烂。


草棚子搭建起来容易得多,借着南墙,对面垒一道土墙,用一些不能当檩子的弯曲木棍支起来,上面覆盖茅草、芦苇等即可。


韩青松先去准备材料,下午林岚给他打下手帮帮忙,傍晚下工以后韩大哥和韩青云来搭把手,草棚子就搭起来。


韩大哥和韩青云自然不肯留下吃饭,帮完忙就走了。


韩青松又帮着林岚把外面被雨淋的草垛扒开,上面淋过的晒晒烧火,下面没淋的就放到草棚子里。


被雨淋过的草,很容易腐烂,如果不晒干,几天就变成了土。


林岚看着特别满意,夸道:“韩局长真是能干,进可攻,退可守。”


韩青松看了她一眼,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俏皮话。


……


晚上孩子们陆续回来吃饭。


林岚示意二旺去听收音机,二旺惊喜道:“娘,有电池啦?”


林岚笑了笑,“你爹去大队里借的,回头买了还回去。”


二旺高兴地开始调台,这时候节目包括唱歌、唱戏、样板戏、评书等等,《我爱北京天安门》等歌曲,以及评书《智取威虎山》等,现在都非常流行。


不过孩子们也容易有争执,比如大旺和三旺喜欢听打仗一类的评书,二旺和麦穗喜欢听各种歌曲,小旺却喜欢听那些二胡、笛子、手鼓、古筝之类的乐声……少不得又要吵吵一番。


林岚赶紧劝架:“要不你们轮流听。”


“评书要接着的,断一天就听不上了。”


“前几天没电池你们也没得听!”


几个孩子吵起来,两间小屋就跟开了锅一样要沸腾。


“打住,打住!”林岚劝了几句,孩子们根本不听,反而吵得更厉害。


韩青松从外面进屋,浓眉拧起来,“全体都有,立正!”


大旺二旺三旺条件反射一样立刻就立正站好。


麦穗得意地自己享有收音机,调到唱歌节目。


三旺不满地看着姐姐,用手推他大哥,直哼唧。


麦穗还得意地朝他们撇嘴。


“干嘛就给她听,我也要听!”三旺开始不服气。


韩青松大手把收音机的开关一扭,“要公平?那就都不听。”


顿时屋子里一片安静。


韩青松把收音机交给林岚,“不要再让我听见你们谁吵吵。”


几个孩子都紧抿着嘴,全是一副愤愤的样子。


林岚想了想,“要不我做几个木棍,评书、歌曲的咱们抽签,抽到哪个听哪个?”


几个孩子不是很乐意,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,关键黑爹黑着脸,他们也有些胆怯。


林岚前世没结过婚没生过孩子,现在教孩子纯粹摸着石头过河,加上她心性豁达,很自然地就把现代父母对孩子宽容、友爱的那种气氛带出来,这少不得又跟韩青松那种旧式的传统教育起冲突。


毕竟中国一直以来的教育理念就是:棍棒底下出孝子。


不听话?打,还不听话?狠打!


林岚嘴上说大旺就欠他爹打,可真要是小藤条抽上,她又直抽抽,心里内疚得很。


所以她愿意用更平和的方式,跟孩子们沟通,寻找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。


只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,见效慢,尤其对那些情商低、懂事晚的孩子,再者碰到喜欢的东西,听话的二旺和麦穗也变得固执起来,林岚就有点抓瞎。


既然如此,那就先收起来吧,没有的时候谁也不想着听。


晚饭的时候气氛有些压抑,连小旺都不敢说话,直靠着林岚乖乖吃饭。


林岚几次试图活跃一下气氛,孩子们反应也不热烈。


饭后,林岚道:“你们先写作业,写完了咱们开会挑选宅基地。”


宅基地?


一听这个,孩子们立刻有了反应,“娘,咱们要盖房子?”


林岚笑道:“对啊,这房子也不是咱家的,总不能借住一辈子吧,当然要盖自己家的。”


也没什么作业,几分钟写完,几个孩子趴在炕上挑,这个要后头那个要东头还有要原地……不一会儿,又吵起来。


林岚看韩青松的脸色越来越黑,立刻朝他笑了笑,示意他不要生气。


说实话,五个孩子在一个小房子里吵吵嚷嚷的,真的挺闹腾。


最后林岚道:“投票吧,谁想选什么地方就举手,票多算数。”


几个孩子想了想也没意见,纷纷强调着自己喜欢的位置。


基本就两派,三旺听大哥的,二旺和麦穗,小旺还小被忽略。


林岚道:“这样,谁要是能把村南,村北,村东,村西,村中,这几个写对了,就让他有两票。”


见缝插针刺激他们好好学习。这样一共五票,三票胜出。


她示意大旺先写,大旺看了她一眼,眼神愤怒。


林岚哈一声,“你不会写哈,谁会?谁会写谁有2票资格。我和你们爹不投票,你们自己决定。”


她就不信他们能写出来。


二旺道:“娘,我试试。”


麦穗也赶紧开始。


他俩跟着小姑小叔的时候,也看了几个字。


那边大旺也杀气腾腾地攒住铅笔。


三旺干瞪眼!


小旺瞅瞅这个瞅瞅那个,“我就跟着娘。”


林岚搂着他,“好。”


最后写好了,林岚看了看。


麦穗南没写对,二旺西和南都没写对。


三旺一个也不会写。


艾玛,居然是大旺都写对了,就是字比他爹还丑!


大旺得意地挑眉,轻哼了一声。你大哥就是你大哥!


这样四个孩子,三对二票,决定权在大旺。


他决定哪里就是哪里。


二旺对三旺道:“三旺,大哥要住村后头,那里离学校最远,冬天你起不来迟到了老师罚爹还打,你不觉得村东头离学校最近?”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