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从1983开始 > 第六百一十一章 镇上的变化2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百一十一章 镇上的变化2

  从1983开始

裤子里垫了东西,但打是真打,只是力气没那么大。


这小身子骨禁不住,好在后面没戏了,俯趴在一张长椅上,曹影几人一挡,给她抹药油。


“咝!轻点,轻点!”


“这会知道疼了?刚才怎么逞能,让你用替身还不用。”


“用替身多丢脸啊!许老师说过,好演员能不用就不用。”


“你还真听话。”


曹影撇撇嘴,不知不觉间,公司的女孩子们慢慢有了差距。赵铭铭是领头的,最火;其次是蒋琴琴和自己;末了周逊和王燕。


琴琴今年有《新天仙配》《上错花轿嫁对郎》,自己也不差,《风流唐伯虎》《太极宗师》,当然《太极宗师》还没拍。


王燕到处混角色,还没当过主角。


周逊貌似也不咋滴,但几个人心里清楚,她成长太快了,那种天赋上的东西。


“好了,别叫了,明天请你吃大鹅。”


“好呀好呀,我要去街尾那家。”小公子忙点头。


“我也去,我早就想吃了。”王燕拍手。


象山特产,正经的浙东白鹅。


忙活到十一点,这边的导演跟那边沟通,喊道:“先停下,休息一会!”


“怎么了导演?”


“放烟火了!”


哇!


所有人都跑到开阔处,挤挤攘攘的等着。曹影和王燕抬着长椅,调试了很多角度,才让周逊一歪脖就能看到。


蒋琴琴和金荞两个不正经的仙女,已被导演送到了屋顶上,战战兢兢还要保持优雅。


才子佳人也立在船头,小桥流水,花灯如昼。


孙婷婷正缠着小李哥帮忙给弄个龙套,忽地就听嗖的一声,只见一道火线冲上天空,砰的炸开来。


宛如一点细蕊层层绽放,盛开出一团绚烂的花火。


跟着嗖嗖嗖,寂寥的夜空瞬间被多彩占据,数台摄影机早架好位置,从不同角度收录这人间美景。


施了隐身术的七仙女坐在屋顶上,已然爱上了这里。她的脸被烟火映照,不经意一低头,见一个书生在人群中。


《新天仙配》的七仙女贤淑又不失可爱,董永呆木却不迂腐,俩人骨子里都很反叛,所以才敢跟玉帝叫板。


旧瓶装新酒,是现代精神的爱情故事。新奇、浪漫、梦幻,满足年轻人的幻想,形式上跟琼瑶剧差不多,但内核天差地别。


不伤害别人,不绑架别人,没有爱情至上的脑残,靠自己的奋斗去争取……


许非从做偶像剧开始,一直在默默输出着这种思想。


…………


深夜,剧组差不多同时收工。


运输能力有限,以器材为主,人员自行解决。下班比上班更热闹,几百人乱哄哄,服务公司的过来收服装道具,当天结账。


孙婷婷陪着小李哥排队,把家丁的衣帽鞋袜递过去,穿半天都臭烘烘的。对方也不在意,检查一番无损坏,翻开登记表,给了40块钱。


“为什么给你40啊?前面那个才20。”


“我是小特啊!”


“嗯?”


“我们这群演分四层,最低的是普通群演,每天15,加班5块,没台词,没镜头。


另外有小特、中特、大特,签的是短期合同,通常外形好,演的不错,或者会点武术的。我每天30,加班10块,有几句台词,能蹭上镜头。”


“那你一月不是挣1200?”


“我只签了十几天,哪来的1200?”


如今基数少,还没成立演员工会,也没有群头,都是服务公司负责。


小李哥把她领到一人跟前,笑道:“王哥,这是我妹,想演个丫鬟啥的。孩子上学,限制比较大,主要想过过瘾,不给钱也行。”


“条件不错啊,明天晚上带来吧。”


“诶,谢谢。”


“我是不是就成演员啦?”孙婷婷激动。


“当然,群演也是演员啊!黄总亲口说的,在这别担心受欺负,谁欺负群演直接找他。”


一时间,大量的副导演、演员、群演、幕后往出走,并不知娱乐圈的规矩已在慢慢改变。


周逊的屁股好了点,龇牙咧嘴的移动。到了门口,等待多时的人力车一拥而上,那种脚蹬的三轮。


额外插一句:在90年代末,东北流行一种“蛤蟆车”,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别的地方不知有没有。


新桥镇以前没这个,后来发现剧组交通困难,不知谁起的头,于是蹬车的越来越多。


“两块钱到镇里!”


“两块两块!”


四里地不远不近,夜间就不想走,呼啦啦全上了车。


周逊一沾座椅,哎哟一声,忙侧身躺着,枕着曹影修长笔直又有弹性的大腿。小影直乐:“要不请两天假吧?”


“我观察观察,反正还疼。”


“你可得养好,不然谢导来了就见不着了。”


“我见他干嘛?我要见许老师。”


嘁!


曹影恰柠檬,有种哥哥被抢走的赶脚,使劲揉她的脸:“你脾气大了啊,那可是谢导!要不是刚巧在一块拍戏,谁能亲眼看看《鸦片战争》?


听说在舟山还有战争戏呢,几千人的大场面!”


蹬车的岁数都挺大,年轻人不干这个,很快进了镇里,压过唯一一条宽街,直奔最东头。那里原先是个厂子,倒闭了,大院被买下来盖成酒店。


条件凑合,主要房间够多,提供剧组三餐。


但拍戏没有时间规律,老爱饿,于是在门口又聚集了一些摊子。俩人下了车,熟门熟路的找到一家,“两条烤鱼,两份炒麦面。”


“好嘞!”


摊主手脚麻利的做好,下拨立马接上。


其他摊子也都有客人,全是收工的剧组人员。忙完几波就坐下,困了用热水擦把脸,泡杯廉价茶闲聊。


聊镇里的工艺品厂起死回生,接了服务公司的大单子。


隔壁家的孩子死活要去拍戏,天天被父母揍。


谢导得是多大的倒爷啊?《鸦片战争》,啥叫鸦片战争?


不急着收摊,总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生意。现在随便问一个本地人,都能说出剧组的四五大六来。


他们知道最后的是道具组,因为要清点归拢。


等道具组的都上去,摊主们才起身,或提着自己的煤气灯,或骑着三轮,有的还带着几岁的娃娃。


互相摆摆手,明儿再见,慢悠悠的消失在黑夜里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