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我是亲子鉴定师 > 第六百八十二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(40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六百八十二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(40)

  我是亲子鉴定师

“好的,我马上去!”小马连忙应道,抱着一大堆包装塑料和厚纸板就跑了。


见他这猴急的模样,龚老不由笑了,喃喃道:“年轻,真好!”


和许警官道别之后,龚老和小马坐上了最早那一趟返城的汽车,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回去调查志军下乡的具体情况


在他们一路饱受颠簸的同时,我们来了解下志军“下乡插队”的背景。


建国初期,到农村落户的知青不计其数,而且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直到七十年代末,持续了整整二十多年。


“上山下乡”的出发点是好的,因为当时的农村老百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,知识分子基本集中在城市,抱着缩小城乡差别的想法,中央号召知青“上山下乡”。


起初知青下乡还有一点自愿的成分,但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就带有强制性。在1962年到1966年间下乡的一百多万知青中,多数人是由于家庭出身不好而无法升学和就业的中学毕业生,上山下乡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。


文革开始以后,由于1966、1967和1968三届的高中和初中毕业生积压严重,上山下乡政策被推向了高潮,所以这批人被称作“老三届”。


1967年7月9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社论,题为《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》,至此上山下乡成为强制性的任务,有点类似于计划生育。


如果有知青不愿意下乡的,就会有人到家里动员,在工作单位施加压力,甚至注销城市户口,停发父母甚至兄弟姐妹的工资,手段不一而足,当时的口号是:“下乡光荣,不下不行。”


志军家只有他一个宝贝儿子,而且家境尚可,在当时可以称得上富二代,说他自愿下乡“服务老百姓”未免有些高看了他,很有可能是被强制下乡的。


当时上山下乡主要有两个方向,一是普通农村,二是农耕兵团。志军这一批被分配到普通的农村,至于去哪里、去多久,都不是志军自己可以选择,而是听上级调派。


某个领导大手一挥,这个学校几百名同学去这个区域的某个县某个乡,那个学校几百名同学去这个区域某个县另外一个乡,这一点完全可以做到人为控制,但同样也有一个条件制约:大的区域不能改。


比如确定了小城的毕业生到xx省xx市,那么所有毕业生就只能去xx市,不能去其他地方。


换而言之,要想让志军恰好被分到小山沟,不仅仅需要人力操控,而且还需要客观条件配合(小城的毕业生正好对口分配到xx市),难度不是一般的大。


如果真有这么一个人在幕后操纵一切,显然他的能量非常大,能影响到一个地区“上山下乡政策”的决策!


想到这一点,龚老眉头紧皱,如果这个推测属实,那么自己或许会面临到非常大的阻力。


接下来怎么才能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,查明这一切呢?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