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将血 >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赐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赐婚

  将血

他们到国武监,许是看上了国武监生员能入工部和兵部为官的机会,此等人文不成武不就,留在国武监只能混吃等死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若是当初草创国武监之时,这些人等,他到是能狠狠操练一番,不定便能让他们带兵上阵。


但现在,国武监三四千号生员,许多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jūn_rén 料子,他可顾不过来这些满口之乎者也的家伙。


其实,这种意识层面上的交锋,多数时候并不会太过彰显于外,没人会大喊着异教徒,想着把你弄上火刑架。


自古以来,学术交锋最激烈的几次,都很有名,一个便是焚书坑儒,一个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,而儒学也终于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。


实际上,儒学很有包容性,诸子百家,皆可在如今的儒学中找到它们留下的痕迹,甚至于佛道之流的学说,在儒学中也可以找见。


这里不谈儒学的兴衰故事,其实为帝者,并不在乎这些,他们在乎是谁能帮助他们握紧皇权,儒家无疑是皇位之下最坚固的一块基石。


但年轻而又野心勃勃的成武皇帝陛下,并非南唐那位善能吟诗作赋的大唐李氏遗脉,也非后周那位在文臣们战和的辩论中左右摇摆,却不愿听一听军中将领言语的摄政王殿下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他不在乎国武监闹成什么模样,他更在乎的是,在大秦已经露出一统天下的曙光的时候,谁能坚定的站在他身边,为大秦开疆拓土,混一,定鼎天下。


而赵石的解释,让他很满意,他非是马上皇帝,他需要为大秦征战的将领更甚于需要治理地方的文官。


文臣们所言之穷兵黩武,更不在他考量之中,大秦国库从所未有的充盈,怎么就成穷兵黩武了?


是人便有喜恶,皇帝陛下也不例外,他如今对中书已经有些不满,中书老臣的喋喋不休,更让他厌烦。


他觉得,如今大秦上下应该同心协力,将目光和心思都放在中原之战上,而非是为了一些细枝末节而相互打嘴上官司。


所以,在这个事情上问了问,很快皇帝陛下便转移了话题。


因为后周使者已经过了潼关,要到京师了。


显然,大秦的异动,并没有瞒过后周的眼睛,不用等使者到来,君臣二人都已明白,后周必然是来祈合的。


说到这件事,君臣二人对视了一眼,都笑了起来,因为这实在和去岁伐夏的情形太像了。。。。。。


显然,后周主和派再次占据上风,好像每一场战争到来,后周都要经过这么一番变动,主和派出了头,便派出使臣求和,主战派抓住了主导权,便严防死守。


这样一个国家,没有任何前途可言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赵石没再给皇帝陛下浇冷水,那除了在打了败仗之后,显示他的先见之明之外,没有任何好处可言,反而会招致更多的麻烦。


太过多嘴的人,在朝堂上永远都站不住脚,朝臣们的聪明劲儿,从来都是藏在心里面的,赵石显然渐渐的开始明白这个道理了。


而归义王大婚的时日也渐渐临近,皇帝陛下这里有些犹豫,他召赵石入宫,其实不是为了朝臣参劾晋国公在国武监闹腾的太凶的事情,而是他想改主意,令太子李珀出使吐蕃低地,为归义王赐婚。


这么做,一来是因为攻伐后周的战事临近,大将军赵石坐镇京师的话,会让人安心,又可就近参议军事,二来呢,他觉着应该让太子李珀出去走走,见识一下长安之外的风物,开阔一下眼界。


赵石想了想,并未反驳什么,只是道了一句,全凭陛下做主,不过,他还加了一句,陛下应该知晓,归义王很可能要对吐蕃高地动兵,太子到时。。。。。。。


于是,皇帝陛下沉默了下来,太子毕竟年幼,出使吐蕃低地,也许不会出什么差错,但正逢归义王对高地用兵,那么太子一行便有些尴尬了。


为显大秦强盛,太子表现必定不能软弱,更不能袖手旁观,这就需要掌握一个分寸了,太子能不能做好,显示出大秦太子的气度,让番邦臣服,就显得很重要。


其实不用问了,方当幼龄的太子毫无疑问没有这个能力,展现不出那样高明的手腕,那么也许只能随军去高地。


兵凶战危之下,太子之安危,实在让人忧虑。。。。。。。


再有一个,其实才是最重要的,太子年幼,路途又如此遥远,去到不毛之地,一旦病倒了,那是去赐婚呢还是去给归义王添堵?


.全部章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