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将血 >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结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结果

  将血

而他们身后,站着长安两个如今大秦最显赫的门阀世家……


为官数十载,历经三朝风雨的他们在成武七年初的风波动荡之中,终于迎来了政治生涯的终结。


一切都十分突然,一切却又显得顺理成章。


大秦门阀世家的鼎盛时期早已过去……当年数十万大军伐夏败亡,就是给大秦各大门阀世家的一次最沉重的打击。


数十年过去,京中大阀纷纷寥落,再无复昔日风光,长安城中,也只剩下长安李氏,以及长安郑氏在苦苦挣扎,苟延残喘之势已成。


在长安之变后,他们迎来了一次膨胀,但显然,大势所趋,回光返照似的反应,并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动。


到了成武七年,猛然间,两大门阀的主事之人同时失势,这不但意味着他们在大秦终于失去了举足轻重的地位,而且意味着门阀时代的终结。


在他们之后,也许还会出现很多兴旺的家族,但门阀这样的字眼儿,却再也无法套用到任何一个家族的头上了。


因为土地,资财,政治地位等等等等,这些因素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,又如何能称得上门阀?


当然,他们不会如同长安王氏一般,骤然倒下,但长远看来,失去的终究不会再回来了。


而从皇帝陛下的反应来看,也是如此。


没有再做任何的表面文章,皇帝陛下对长安李氏和郑氏的厌弃之意在之后的举动间,表露无疑。


大秦成武皇帝陛下没有犹豫,更没有再遮掩什么,他干脆的接受了两位老臣的请辞,随即便颁下了照准旨意。


在此事上,皇帝陛下表现的分外无情和冷漠。


除了之前象征性的提拔了李氏,郑氏的子弟之外,没再有什么加恩传下来,这与文臣一直在倡导的任孝治国之道,显然是格格不入的,但也将皇帝陛下的态度表达的分外明白……


皇帝陛下深沉的怒火,在这一刻表露无疑。


没有弄的人头滚滚,却让人清楚的意识到,皇帝陛下对这两个长安大族的不喜和恼恨。


至于这好像毫无来由的怒火到底从何而来,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内朝臣们私下里琢磨不透的重点。


猜测有很多,也许是那会儿晋国公在皇帝陛下身边进了什么言语,也许是当年旧事,本就牵涉到了李氏和郑氏两族,只是时机未到,皇帝陛下一直隐忍不发而已。


也许只是厌烦了两族在朝中的地位以及对皇权的掣肘,太多的也许,根本让人猜不到其中的根由所在,也许,只有皇帝陛下自己清楚吧?


反正,就此时看来,李氏和郑氏失势,已成定局。


郑老大人离任之后,连气带吓,很快就病倒了,河东按察使郑铎回京述职的时候,却是正赶上府中大丧。


家中族老,兄弟,人人悲戚,但该争的却还在争,朝局,家产,内斗等因素纠结在一起,长安郑氏风雨飘摇,很快分成了几支,一个辉煌百年的长安大族,就此分崩离析,再也无法整合到一起了。


反而是长安李氏,虽遭重挫,但李圃离职之后,变得极为平淡自守,绝口不提朝政之外,安心的在家中颐养天年。


有其人坐镇府中,李氏衰落势头虽显,但却不会如郑氏般急转直下,到是勉强维持住了李氏的完整。


当然,这都是后话了,在大秦成武七年二月末尾,到三月间的这段日子里,大秦朝堂上的震动,并未因皇帝陛下的果决手段而干净利落的停止下来。


不管是出于对两位老臣的同情,还是出于对自身处境的担忧,文臣们都不会就此平静的承认失败。


在京军各部虎视眈眈之下,奏折却还是如雪片般飞入了皇宫之中,来到皇帝陛下的案头,言辞激烈者,不乏其人。


尤其是中书的老臣们,屡屡在乾元殿中痛哭流涕,苦苦劝谏皇帝陛下,想让皇帝陛下改了主意,近贤臣而远小人。


至于谁是贤臣而谁又是小人,那就不用说了。


当然,文臣们的手段可不止这些,联络地方布政使,将主意打到宫内,继续在枢密使一职上纠缠等等等等。


这个时候的文人,无疑是有点疯狂了,近在咫尺的刀兵,好像也无法再震慑于他们……


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结果:


...


.全部章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