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东汉末年枭雄志 > 一千五百四十一 焚书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一千五百四十一 焚书

  东汉末年枭雄志

郭瑾怎么想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,只好想着等日后有空闲了再去找郭鹏询问一下。


郭瑾走了之后,郭鹏也没有去找曹兰,而是一个人坐在泰山殿后花园的亭子里坐了许久。


一边往亭子边的池塘里抛下鱼食喂鱼,一边落寞的叹息。


郭瑾说的没错,这种事情,已经威胁到了郭魏政权乃至于整个伦理体系存在的根本。


一旦流传起来,必将威胁到郭魏政权的稳定,到时候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就不好说了。


小冰河时期,魏帝国必须要保持存在和统一,必须要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和平,粮食减产的大环境之下,一旦魏帝国崩塌,战乱带来的死亡人数会远超东汉末年。


郭鹏四十年的奋斗就全部白费了。


郭鹏一直都很认同一句话。


生产力水平不够的时候,千万别想着变革社会性质,否则,社会就该崩溃了。


万般问题的根源,其实都可以归咎到社会生产力的问题上,生产力要是足够了,共同富裕了,那么就该天下大同了。


但是问题就在于,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一个超大的命题。


从农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,社会生产力天翻地覆的变化,所需要的可不仅仅是一台蒸汽机啊……


就算是一台蒸汽机,从实验室到可实用,期间又跨越了多少艰难险阻呢?


而且有一台可用的蒸汽机,就要有质量过硬的工业品质钢铁。


质量过硬的工业品质钢铁又需要炼铁技术的发展,同时也需要炼焦技术的发展,要高炉炼钢,又需要耐火砖。


中间会涉及到相当程度的化学知识,需要这套化学理论完全成熟,成为可用于生产的技术。


而每一套成熟的技术后面需要一整个成熟的可量产产业,每一个可量产产业的形成还需要自己的规范,自己的管理模式,自己的经营模式,背后又是无数的利益牵扯。


当然少不了的还有巨额的原始资金投入。


更重要的,是社会需求。


社会有需求,才会产生市场,有了市场才会有人消费,产生利润,这个产业才能发展下去,继续创新。


郭鹏坐在小亭子里,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如果现在的魏帝国拥有火车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。


当然是很有好处的。


军事上很有意义,jūn_duì 的行动、物资的投放效率将会得到空前巨大的提升,魏帝国可以近乎完美的掌控自己的国土。


讯息传递的速度也会变得很快,政府行政效率会大大提高,中央集权效率也会大大提高。


商业层面也会大大减少商业运输的时间成本,也会大大提高商业效率,绝对是商人的福音。


好了,魏帝国最精英和最有财富的一群人已经充分享受到火车的便利了。


然后占据绝大部分人口数量的平民百姓呢?


他们……目前来说需要用到火车吗?


他们用火车干什么呢?


火车对于平民百姓最大的意义应该在于方便经商和方便外出打工,但是以魏帝国的商业发展水平和手工业发展水平来说……


好像意义不大。


魏帝国的商业发展水平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吸纳了多少人口?


嗯,反正不多。


其他耕种土地的农民们需要火车吗?


他们用火车干嘛呢?


观光旅游?


走亲访友?


以他们普遍的财力来算,他们能付得起乘坐火车的费用吗?


魏帝国有严格的户籍制度,外出需要路引。


平民百姓大部分的时间需要用来生产,春季耕种,夏季除草除虫,秋季收获缴税,只有冬季稍微闲暇一些。


但是闲暇时间时不时地有徭役要负担,青年男子还有兵役要负担,少年儿童再怎么也要进学。


而且他们都有土地,都有家,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是那么大,好像并没有迫切的进城务工和从商的需求。


就算进城也是去距离最近的县城,而不是东南沿海的大城市,所以并没有大规模迁徙的需求。


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土地亩产数量太低了。


忙活一年到头,打上来的粮食交了税以后养活几个熊孩子还是有些难度的。


逢年过节扯几块布做件衣服吃点好的就是最大的幸福了,花钱坐火车到外地,光吃粮食不挣钱养孩子……脑子有泡?


如此看来,平民百姓估计是指望不上了。


只靠精英人士和最有钱的那么一小撮人,能摊平研发成本、火车运行成本、铁路修筑成本和后续的养护成本吗?


官员公务出行肯定不能自费,军事方面的运输肯定也不能让jūn_duì 士兵掏钱不是?


所以这成本还是要算在商人头上。


那一张票要多贵啊?


万一比马车长途旅行还要贵的话……会有那么多人坐火车吗?一车厢能拉满不?


如果这群人都不能摊平成本实现盈利,那么政府就要不断地往里贴钱,贴钱,贴钱……


以魏帝国主体为农业税收辅助为商业税收的财政收入模式,打造遍布魏帝国国土范围之内的铁路线,维持运行,能支撑多久呢?


火车带来的利益和付出的代价,二者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吗?


郭鹏认真的思考了一下,觉得还是研究一下怎么提升土地亩产好了。


这才是真正在提升生产力不是?


耕作技术,耕作效率,耕作面积,以及肥料,这一系列行动所瞄准的提高粮食亩产的目标,才是真正的在提高生产力。


生产力不能获得全面提高,仅仅获得一两件器物,反受其害。


而且如果一定需要的话,郭鹏更希望得到的是大棚技术,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技术。


有了大棚技术,小冰河对于魏帝国来说就真的不是一个过大的威胁了。


当然,这样的现实也让郭鹏感到失落。


钳制思想,愚民弱民,以稳固统治,这当然有正面的意义,比如让这个国家更加稳定,少一些动乱,少死人,大家都能活得开心。


只是钳制思想的发展,限制新思想的诞生,到底不是什么好事。


说一千道一万,还是生产力。


如果魏帝国能拥有更强的生产力,新的思想就能够流传起来了,可魏帝国的生产力受限,经不起新思想的冲击和社会结构的瓦解。


小冰河侵袭之下,需要一个强势的政府用国家政令作为手段,在漫长的岁月里进行南粮北运的大工程,并且控制成本,控制粮价,在魏帝国人口上涨的大环境之中,确保神州大地的和平稳定。


魏帝国一旦分崩离析,战乱和寒冷必将摧毁民众赖以生存的农业体系,到时候死人的数量会成百万上千万,灾祸不亚于东汉末年。


生产力……生产力……生产力……


郭鹏念念叨叨着这三个字,一挥手,把手上的鱼食全部撒入池塘之中。


他知道自己不能继续做更多的事情了,他要改变这个世界,首先要从最底层入手,从最基础的地方入手,从生产力入手。


空有思想没有生产力,就是空中楼阁。


所以。


深深的叹息之后,郭鹏选择了妥协。


第二天,郭鹏下令学部把刊印完成的样本格物学教科书全部送到泰山殿,一本也不许留。


然后自己只留下三本,剩下的全部都堆在泰山殿宫门口的大院子里,让伺候自己的内侍们将其全部焚毁。


内侍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不明所以,但还是按照太上皇的意思去办了。


于是所有已经完成刊印的试行版格物学教科书都被付之一炬。


望着熊熊燃烧的火堆,郭鹏攥紧了手上仅剩的三本。


亲眼看着自己的心血消失在火焰之中,郭鹏内心十分平静,无喜无悲。


火焰熄灭之后,郭鹏盯着内侍们把一切痕迹处理干净,而后回到宫里,拿出一个盒子,把这三本崭新的格物学教科书放于其中。


郭瑾那里的一本就让他留着传给后代皇帝,而这三本,郭鹏打算留着,到时候,让工匠们做一下防腐处理,然后带到自己的陵墓里陪葬。


千百年以后,若是自己的陵墓被毁,以至于需要被发掘,那么再由后人把这本初版格物学教科书公之于众。


既然这个时代无法和这样的思想完成匹配,那么,就让这样的思想随着自己的死亡长眠于地下吧。


希望它们重见天日的时候,那个时代已经拥有足够的生产力可以接受这一切。


郭瑾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,不动声色,没有去找郭鹏。


他只是默默的把自己手上这本孤本留在书桌上,打算把它定义为仅限皇帝阅读,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能阅读的禁书。


旁人的思想开不开明不要紧,但是作为皇帝自己,本身肯定要有开明的思想,什么书都要看一看,获取足够的信息差。


可别真的觉得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真的,是可以限制皇帝的存在。


皇帝自己要知道,举头三尺……有个屁!


郭瑾这个皇帝做的越来越像样、越来越得心应手了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