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> 第243章 普林斯顿最年轻的教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43章 普林斯顿最年轻的教授

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

陆舟怎么也没想到,德利涅教授会在宴会上给自己这么大一个惊喜。


原计划他是打算在年底之前拿到博士学位的,但现在看来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。《数学年刊》还没有刊登他的论文,但普林斯顿研究院已经授予了他博士学位,甚至是正教授的头衔……


不过仔细一想,陆舟也不是不能理解普林斯顿的决定。


哪怕抛开哥德巴赫猜想不谈,他的群构法已经可以作为一项出色的理论工具,应用到解析数论这一领域中。


甚至不少大学的数论教材,都已经开始跟进。


想到这里,陆舟不禁有些遗憾。


这都要历史留名了,当初咋就没有取个牛逼点的名字呢?


还是搞“abc”的望月新一有先见之明……


不管别人看不看得懂,“宇宙际理论”这名字,听起来就很牛逼。


办完了毕业手续之后,陆舟默默地将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及博士帽拍照,顺手发到了围脖上。


几乎是意料之中的,他围脖的评论区再一次爆炸了。


只不过,这一次炸的出乎了他的意料。


【握草,大家都是九年义务教育,凭什么你怎么秀?】


【二十一岁的正教授?牛逼,刷新查尔斯·费弗曼的记录了。】


【我觉得三个月拿到博士学位更牛逼。】


【不不不,你们知道这货为什么这么快毕业吗?我听咱们数学系里的大神说,就在一周前,这位大佬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,几天前普林斯顿开了一场报告会,报告人只有他一个……】


【握草,不是吧?!】


【给陆神跪了……】


【博主发张照片吧,一会儿进考场,我打算挂脖子上。】


【……】


陆舟也没有想到,他不过是发了个“毕业照”纪念一下,楼竟然会歪到哥德巴赫猜想上面去。看来关注他围脖的,还有不少留学生。


到后来,讨论越来越激烈,有人将《纽约时报》和《费城日报》的新闻截图发到了围脖上,也有人从arxiv上翻到了那篇论文。


然后……


“普林斯顿最年轻教授”和“哥德巴赫猜想”这两个话题,就在网友们兴奋的讨论中、自媒体的跟风报道之下以及民科们气急败坏的声讨中,被双双送上了热搜……


因为哥德巴赫猜想和华罗庚学派的不解之缘,以及在那个年代下陈景润对“1+2”问题的突破性成果,让这个猜想早已经被打上了超越学术意义的“政治标签”。


其实陆舟不知道的是,虽然他还没有看到新闻,但早在网友们嗅到风声之前,他挂在arxiv上的那篇论文,就已经在华国数学界酝酿了一场风浪,甚至引起了政界的关注。


不过,暂时还没有人公开站出来发表看法,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待《数学年刊》的评审结果。


此时此刻,身在普林斯顿的陆舟,也暂时还没有意识到,这种关注意味着什么。


因为他现在全部的精力,都放在了《数学年刊》的同行评审上。


六位审稿人都是数学界的大佬,也指出了他论文中不少问题,而陆舟也都积极地对每一处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了修改。


很幸运,他没有像怀尔斯那样,被一个“显而易见”的问题困扰一年之久。


终于,在同行评审开始之后的第二个星期。


已经第七次前往《数学年刊》编辑部的陆舟,从埃文斯手中收到了六位审稿人的反馈意见。


法尔廷斯大佬言简意赅,几乎从来不夸人的他,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看法:“很出色的证明。”


亨里克·伊万涅茨对年轻数学家比较友好,说的话稍微多了一点,甚至寄予了对新生代数学家的期望:“……论文中对于群论的应用令人惊叹,我很期待你在未来能取得更大的成果。不管同行的意见如何,在我看来你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。”


赫尔夫戈特的观点和另一位来自巴黎高师的学者类似,两人大概是交流过,均对群构法的理论给出了高度评价。


翻过了一页,陆舟将审稿的最终意见看到了最后。


然后,他看向了埃文斯。


只见埃文斯的脸上,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,伸出了手。


“恭喜你,陆教授,你的论文将刊登在下一期《数学年刊》!”


……


《华盛顿时报》的编辑部,基恩·拉尔特坐在办公椅上,一边按着鼠标,一边看着电脑上的新闻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