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刺明 > 第683章 皇帝说,不得缺席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83章 皇帝说,不得缺席!

  刺明

不知道为什么,崇祯今天一点说免礼的欲望都没有,木然的端坐在龙椅上,让所有的大臣,乖乖的全部行礼。崇祯大概是觉得眼前的这些人,拿着自己的俸禄,却不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,简直跟废物一样。就算不是废物,也是庸才。对于这样的废物和庸才,就让他们多跪一点好了。


行礼完毕,崇祯也没有多余的话说,直接要在场的大臣,解决粮饷的问题。结果,他话音刚落,整个文华殿,就冷场了,只有呼呼的风声。三四十个大臣站在偌大的文华殿里面,静静的听着外面的风声,一点都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。


今天,燕京城的风沙特别大,将文华殿门口的大汉将军,都吹得几乎站立不稳。风沙已经连续吹了四天四夜,将整个燕京城都笼罩在一片的灰蒙蒙当中。即使是紫禁城的里面,也有很多地方的风沙,尚未清扫干净,更不要说燕京城内的很多地方了。


由于鞑子的连续入寇,明国北部,一片的荒凉,大量的田野被丢荒,加上常年的干旱,形成了大片的荒漠,这是形成风尘暴的主要原因。然而,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其中的原理,都认为是神灵责怪,是老天在惩罚某些人。


燕京城的老人们都说,这是几百年来都没有过的事情。暗地里有传言,说是恐怕要变天了。这些传言通过锦衣卫的密探,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。崇祯在愤怒之余,又多了一丝丝莫名的恐惧。对于神灵鬼怪之事,多数人都是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的。


看到没有人说话,崇祯内心暗自恼怒,对于眼前这些大臣的憎恶,是越来越强烈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崇祯对所有的文官,都抱着怀疑的敌对的态度,认为他们根本无法帮助自己解决难题。冷场很久,依然没有人说话。崇祯只好开口问道:“户部目前还有多少银子?”


户部尚书侯恂出列,一副死人脸的木然回答:“江南的盐税没有办法解送到京师,太仓银目前还有不到一万两银子。”


在场的大臣,都是一片的默然。


外面呼啸而过的风声,好像是更大了。


堂堂的太仓银,堂堂大明帝国的国库,竟然不足一万两银子!这个数字说出来,简直让人觉得快要疯掉。好多人都怀疑,侯恂是不是少说了一个“万”字,不足一百万两那还差不多。然而,这就是真实的情况。没有人怀疑侯恂会说假话。侯恂说国库不足一万两银子,那就是真的不足一万两银子。


听到这个骇人的数字,新任首辅刘宇亮不得不咳嗽一声,出列跪下,苦涩的说道:“国库空虚,微臣实在是难辞其咎,还请皇上赐罪。”


尽管他是新上任的首辅,对温体仁留下的烂摊子,没有太多的责任。但是,为了安全起见,刘宇亮还是率先告罪了。他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,平生最不愿意的就是读书,考中科举,完全是因为某些别的原因。温体仁突然告病,他突然成了首辅,这让他感觉压力很大。不知道怎么地,刘宇亮总是担心,自己会被崇祯拿来做替罪羊。


面对眼前的烂摊子,刘宇亮是绝对的有心无力。朝廷是要人没有人,要钱没有钱,要粮没有粮。连温体仁那么聪明,那么有手腕的人,都玩不转,他怎么玩?若不是害怕触怒崇祯,刘宇亮眼下就想致仕走人。他不知道温体仁是怎么突然生病的,要是能学到温体仁的本事,他也要来这么一手。眼下的首辅,绝对是要人命的啊!


崇祯皱眉说道:“现在不是问罪的时候,得想办法解决。”


刘宇亮这才稍稍放心,然后回去队列里面。


其他的大臣,都低着头看自己的脚趾,始终不肯说话。


眼看又要继续冷场,崇祯不得不鼓励说道:“言者无罪,无论诸位有什么建议,都可以畅所欲言,朕绝对不会责怪。”


大学士范复粹出列说道:“前曰有个太学生上书微臣,叙述了一些筹措粮饷的办法……”


崇祯皱眉说道:“国家大事,哪里轮到太学生多嘴?”


范复粹坚持说道:“微臣看过以后,觉得有几分道理。或许,皇上和在场的诸位臣工,可以听听,言者无罪嘛!”


这话说得有点不客气,颇有让崇祯皇帝接受自己意见的味道。不过,明朝的文官,基本上都不在意这一点,尤其是内阁的阁臣,经常会出现和皇帝较劲的现象。范复粹前几天的火气还没有完全消退,说出这样的话来,一点都不奇怪。


果然,崇祯也没有过分在意,点头说道:“你说罢。”


范复粹慢条斯理的说道:“这名太学生,名叫李琏。他说,当今天下大乱,北国和中原,都已经完全糜烂,唯独江南硕果仅存。然,江南多年来没有兵燹之祸,大户兼并土地,经营商业,只知锦衣玉食,竞相奢侈,妻妾成群,华屋千间,只为满足一己私欲,全不以国家的困难为念。”


“秦、晋、豫、楚等省大乱的根源是大户们只知剥削小民、兼并土地,致使贫富过于悬殊。即使在丰收年景,小民还不免啼饥号寒。一遇荒歉,软弱的只好辗转饿死路旁,强壮的就起来造反。陕西乱民,杀之不绝,此乃最根本原因。”


“今曰江南看起来好像很平稳,实际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。如不早曰限制富豪大户兼并土地,赶快解救小民的困苦,那么秦、晋、豫、楚瓦解崩溃的大祸就会在江南同样出现。他恳请求皇上毅然下诏,责令江南大户自动报出产业,认捐兵饷,倘有违抗的,就把他的家产充公,一点也不要姑息。另外,他还建议严禁大户兼并,认真清丈土地,以平均百姓负担。”


范复粹说完,文华殿显得更加的寂静,没有任何人敢说话。本来,大家还以为这个太学生,有什么好提议,没想到,居然是张准的那一套!范复粹的转述里面,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,就是重新丈量土地。为什么要重新丈量土地?当然是要准备重新分配土地了!张准的《均田令》,就是这样的内容!为什么在场的人都恨张准?就是因为张准要分走他们的土地!


现在,这个叫做李琏的太学生,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,在奏章里面提到这样的内容,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。江浙是朝廷的财源所在,朝廷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搞动作,唯独不能在江浙搞动作。要是将江浙也搞乱了,朝廷就算是彻底的完蛋了。


崇祯皇帝听完以后,也是半喜半忧的。这个李琏,提供的办法,表面上来看,的确是切实可行的。问题是,在江浙绝对不能动。要是江浙的大户人家,都因为李琏的建议,而起来反对朝廷的话,朝廷的江浙的统治基础,也要完全崩溃了。踌躇片刻,崇祯缓缓的说道:“各位臣工,意下如何?”


范复粹情不自禁的微微叹息一声。他就知道,崇祯会是这样的反应。该果断的时候不果断,该怜悯的时候不怜悯,这是崇祯最大的毛病。对卢象升的失误,他显得如此的武断,不假思索,不由分说,就将卢象升下狱。而李琏的提议,他却是优柔寡断,不敢拿主意。


要是崇祯态度坚决,附和他的人,未必会少。江浙一带,敢于对抗朝廷的人,也不会很多。但是,崇祯一旦摆开一副征求意见的模样,态度不坚决,这个建议,很容易就被打回去。要从别人的口袋里,将钱拿出来,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?


果然,工部尚书傅宗龙,率先反驳,认为李琏的建议,动摇了朝廷的根本。现在,天下流民比比皆是,唯一的财税来源,就是各地的大户人家。要是连他们也对朝廷不满,后果不堪设想。傅宗龙提议,要将李琏斩首示众,以安民心。其他的各位大臣,也先后发言,都不赞成李琏的提议。


这一下,又轮到崇祯自己郁闷了。


没有足够的钱粮,怎么帮助杨嗣昌创造战功?


(未完待续)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