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春闺记事 > 第449节难言之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49节难言之隐

  春闺记事

第449节难言之隐


顾瑾之也是母亲,她很能理解德妃的心情。


特别是女儿的婚事,更让母亲患得患失。


顾瑾之答应德妃:“您放心,我亲自去告诉大伯和大伯母。大伯母最会看人,到时候礼部待选的人,让大伯母想个法子去看一眼,是不难的。”


德妃心里微定。


而后,她又叹了口气,“在宫里,是金枝玉叶。嫁了人,就减了份尊贵。晋王和我要是得势,她还好。若不好了,她就是那无根的孤叶,受人欺凌,大公主就是例子。”


皇帝不喜欢大公主。


大公主的驸马,又买通了公主府里管事的老宫人,一同欺负大公主。


朝臣也是势利眼。


有次大公主进宫告状,却落后于老宫人,反而被皇后谭氏说了句她骄奢,驳回了她。


从此,驸马和公主府的老宫人,更加不把大公主放在眼里。


皇后谭氏看准了皇帝和太后不喜欢大公主,从来也不帮大公主。


而其他人,觉得皇后娘娘也不给大公主做主,就猜测这是皇帝和太后的意思,更加不敢在太后面前嚼舌根,把大公主的处境说给太后听。


太后偶然问起来,也是说些好听的,哄太后开心。


太后这几年烦心事多,宫里的孩子们也一个个大了起来,大公主又不得她的喜欢,能想起大公主的时候不多。


她也问过大公主,却从未问得仔细。


旁人说句好,太后只是点点头,不放在心上。


皇帝更是朝事繁杂,可能都忘了自己还有大公主那么个女儿……


德妃不像皇后谭氏那么狠心。德妃有两个女儿,想到大公主,就不免想到自己的两个女儿,心里有种兔死狐悲之感。


曾经是锦衣玉食养大的公主,原本是比普通百姓家女儿尊贵几分的。越是这样娇嫩。越是受不得搓揉。


听着,大公主身体越来越不好了。


也许,她熬不过几年。


“娘娘,当初您到宫里,家里人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。如今,您不是过得很好?”顾瑾之安慰德妃,“三公主不是大公主。不说人各有命,且说这过日子,也是事在人为。三公主聪明又机灵,国sè天香。谁敢对她不敬?我们顾氏。和张氏不同。三公主自然不能和大公主相比了……”


大公主母亲的娘家张氏,三族之内全部流放。


所以,大公主的确是那无根的浮萍,没有了太后、皇后和皇帝的疼爱。她毫无依托。


可三公主却不同。


她有亲兄弟,又有顾氏。


别说顾家现在如日中天,哪怕是将来大伯落魄了,三公主还有顾瑾之等姨母,还有疼爱三公主的皇帝。


德妃完全不必要将三公主和大公主比照。


“话虽如此,我的心,却是一刻也放不下的。”德妃道。


她依旧忧心。


看得出,她对三公主分外不舍。


顾瑾之想到三公主小时候,让宫里人把花盘拔了。她自己坐在花盘里装鲜花,把皇帝逗得开心不已。


要是顾瑾之有个那么可爱的女儿,她也和德妃心情一样吧?


想到顾瑾之自己曾经待嫁的时候,母亲也是如此忐忑。


天下母亲,大概都如此。


顾瑾之不再劝德妃。


她想。这种忐忑心情,外人是无法替她缓解的。


从宫里出来,顾瑾之先把孩子们送到母亲那边,就去了趟禧平侯府,把德妃的事,说给了大伯母听。


大伯母有点惊讶,道:“这么快?”


到了大伯母这个年纪,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。她大约仍觉得三公主只是个小娃娃,转眼就到了她选驸马的日子,大伯母讶然半晌。


顾瑾之点点头,笑道:“娘娘是这样告诉我的。太子和太后、皇后的意思,越是有事,越不能反常,否则朝臣猜疑战事不利,京里人心惶惶……”


大伯母点点头。


这个道理,她是明白的。


“我明日递牌子进宫,看看娘娘去。”大伯母笑道,然后又对顾瑾之道,“你今日怎么进宫了?”


“是彦绍生辰。”顾瑾之道,“带他进宫,给太后娘娘瞧瞧。”


大伯母又是一讶,忙道:“我竟不知道……”


然后吩咐人,去准备一份贺礼,送到王府别馆去。


顾瑾之说不用:“我也不是来讨礼物的。”


“这是我的心。”大伯母道,然后又嗔怪顾瑾之,“也不提前告诉一声,足见你不曾把大伯母放在心上。”


顾瑾之只得道歉。


从大伯母处回来,顾瑾之先到了母亲那边。


宋盼儿留他们用晚膳。


孩子们也不想走。


特别是彦颖。


顾瑾之留下来,用了晚膳。


晚膳很丰富,有顾瑾之喜欢的木樨鱼,也有彦颖爱的红烧乳鸽,还有几样时新的点心,是父亲顾延臻从外头带回来的。


没有燕山和朱仲钧,总觉得缺少点什么,但其乐融融,让顾瑾之感觉前所未有的幸福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