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闯王李自成新传 > 复社四公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复社四公子

  闯王李自成新传

“气凝为形,发为光声,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。故形之用,止于其分,而光声之用,常溢于其余:气无空隙,互相转应也。”(《物理小识》卷一)


显然,方以智认为,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。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,彼此间无任何空隙,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,“摩荡嘘吸”,将激发传递出去,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。由此,方以智所描述的是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。为了与近代光的电磁波动说相区别,可以称之为气光波动说。


从气光波动说的角度出发,方以智进一步提出了光不走直线的主张,他把它叫做光肥影瘦,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,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,使有光区扩大,阴影区缩小。他并且指出,由于光肥影瘦现象的存在,使得基于光线直进性质进行的测量得到的结果都不准确。他说:


“物为形碍,其影易尽,声与光常溢于物之数,声不可见矣,光可见,测而测不准矣。”(《物理小识》卷一)


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,他还做了小孔成像实验,并且努力用自己的理论去解释常见光学现象。所有这些,在物理学发展史上,都是很新鲜的。


另外,他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,对于声音的发生、传播、反射、隔音效应,对于色散,对于炼焦、比重、磁效应等诸多问题的记述,都是领先于同时代人的。


在生物医学方面,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之处。他在其《物理小识》一书中,记述有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、管理等知识。他引述了传教士“脑主思维”之说,介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、肌肉等方面的知识,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“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”之类的内容。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有研究,撰有多种医学著作。遗憾的是这些著作传世不多,我们难以窥其全貌。


方以智一生著述很多,计有一百余种。其中最为流行的是《通雅》和《物理小识》,前者是综合性的名词汇编书,后者是一部笔记,他的科学见解主要集中在这部书中。他的后期代表作是《药地炮庄》和《东西均》,均为哲学著作,书中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哲学命题。他的著作中另外比较重要的还有《浮山文集》、《博依集》、《易余》、《一贯问答》、《切韵源流》、《流寓草》、《周易图象几表》、《性故》、《学易纲宗》、《诸子燔痏》、《四韵定本》、《内经经络》、《医学会通》等。现存共二十余种。


冒辟疆(1611-1693年) ,字辟疆,号巢民,明末清初的文学家。他出生在如皋城一个世代仕宦之家,幼年随祖父在任所,冒辟疆的先祖是个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军官,约在十三世纪从蒙古大漠来到中原,据专家考证,冒辟疆的祖先还是元朝丞相的后裔,管理过苏北24座盐场,相当于明朝的“两淮盐运使”。朱元璋起兵把蒙古人赶回大漠深处,冒辟疆的先祖和汉民相处得很好,在挚友郭通甫的劝说下没有再回蒙古草原,而是留在江苏如皋,加入了汉籍改姓为冒,学习儒家文化,成了完全汉族化的蒙古人。冒辟疆的祖父叫冒梦龄,是明代进士,曾任四川丰都、江西会昌知县、云南宁州知府,对他的孙子冒辟疆非常喜爱,两岁时就带在身边。冒梦龄有个好友是明兵部尚书郭子章,前来看望时见到冒辟疆,对这个虎头虎脑、聪明活泼的小男孩异常喜欢,就给他起名为冒襄,希望他能襄助天下,字辟疆,希望他能为国开拓疆土。冒辟疆的父亲叫冒起宗,是明崇祯元年的进士,曾任山东按察副使、湖南衡阳知府、督理七省漕运。冒辟疆生活在这样的官宦之家,从小受到严格儒家教育,诗文写得很好,但他的官运实在太背,6次去南京参加乡试,次次落第。


1643年,20岁的董小宛就嫁给冒辟疆,随丈夫来到如皋水绘园。清顺治二年(公元1645年),清兵大举南下,董小宛随冒辟疆为避战火而逃难,流离颠沛,历尽磨难,途经安徽马鞍山时,行李和财物遭乱兵抢劫,家丁奴仆20余人被杀,董小宛回到水绘园时,冒家已一落千丈,冒辟疆又身患重病,此时的董小宛是苦不堪言。


冒辟疆也遭受着痛苦和折磨,他力挽明朝颓势的政治愿望完全破灭,他是个有强烈民族气节的人,宁愿终生甘受寂寞,淡泊度日。记者在水绘园看到,冒辟疆的客厅叫“壹默斋”,意思是一直保持沉默,不事清朝,显得极有骨气。到晚年,冒辟疆的生活更加清贫,贫穷到卖字换酒的地步,他在《自述》中这样写道:“陋巷独处,仍手不释卷,笑傲自娱。每夜灯下写蝇头小楷数千,朝易米酒。”


董小宛性情淡泊,随冒辟疆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,两人都耐得住寂寞。冒辟疆只能在寂寞清贫中度过一生,董小宛也在寂寞中积劳成疾,28岁就早逝。


有些作家张冠李戴,移花接木,把董小宛的故事一再戏说,越编越神奇,最后成了顺治皇帝的宠妃,叫董鄂妃,又和顺治皇帝演出了一出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。董小宛和董鄂妃是互不搭界的两个女人。董鄂妃是满族人,是内大臣鄂硕之女,生于1638年,后来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,俩人爱得死去活来,顺治皇帝演出了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活剧。董鄂妃死于1660年,《清史稿后妃传》有明确记载。董小宛是生于苏州长于南京的汉人,生于1624年,死于1651年,冒辟疆在回忆录中,对与董小宛相识相爱、完婚、蒙难,最后到董小宛病死,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记录,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。


侯方域(16 18一16 54),长于古文,尊唐宋八大家,有《壮悔堂集》。其散文往往能将班、马传记,韩、欧古文和传奇小说手法熔为一炉,形成一种清新奇峭的风格,而尤以传记散文见长。“文人之文”的三位作家侯、魏、汪被称为“清初三大家”。其中侯方域的散文较为突出。


《李姬传》》歌颂了明末秦淮名妓李香君明大义、辨是非,不阿附权贵的高尚品德。写品行高洁、侠义美慧的李香君,栩栩如生,跃然纸上;同时也写反面人物阮大铖及其他人,均有声有色,形象生动。文字简练,叙事分明,情节曲折,具有短篇小说的特点。剧作家孔尚任后来借用《李姬传》的主题创作了戏曲《桃花扇》。


侯方域在四人中年龄最小,才华也突出,可是因不能守住气节,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,偏偏一曲桃花扇传遍天下,又让众人都只记住了侯方域,其她三人受其连累,许多人认为其他三人也是如此,这也是陈,方,冒三人交友不慎的原故了。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