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闯王李自成新传 > 第三十五章 吴府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五章 吴府

  闯王李自成新传

京城初期的慌乱已经过去,唐军进城后,除了外城开始有点骚乱外,内城简直波澜不惊,前三天,还有一队队的唐军士兵巡逻,现在巡逻的士兵已撤去,京城的秩序完全恢复了正常,这次的改朝换代好多人就象是做梦一样,过了一天,二百七十年的明王朝就轰然倒塌,换成了现在的大唐。


若不是大街上到处贴着大唐的各种布告,大家都会有错觉,这莫不还是大明的天下,不过,随着唐军各种条例的颁布,大家很快就感觉到了新朝新气象,首先是城门税取消了,除了大宗的贵重货物,人们出入京师不需要再交一个铜板的税钱,乡下的农民挑点鸡、鸭、青菜、柴火进城也不用交一个子儿。


接着各种人头税,婚丧嫁娶税,养猪税等等一概取消,同时唐军宣布将农税定为十取一,交易税除了一些特殊商品如茶,盐外,也定为十取一。


这些利益都是实实在在的,除了交易税比原先高了不少,有人欢喜有人忧外,其他每一样都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,京城的百姓马上就感谢起唐军来,将明朝丢到了脑后。


与京城普通百姓的兴高采烈不同,明朝的那些皇亲国戚,那贵子弟却大多惶恐不安,唐军并没有抓捕他们,也没说对他们如何处理,他们每天都是心惊胆战,梦见唐军破门而入,向他们举起了血淋淋地刀。


确实。他们在前朝享尽荣华富贵,又一个个家财万贯,于情于理唐军都没有理由放过他们。其中以国丈周奎和田宏遇最为烦恼。


李国校将太子,皇三子永王,皇四子定王带出了宫中。却发觉无处可去。街上到处是唐军。他的家里肯定不能回,后来实在无法,他将人带到了城中的白马寺藏了起来。


白马寺主持方静是李国校地好友,听到三人是皇子,将三人藏在禅房中,忐忑不安的等待唐军的搜查。哪知三四天过去了,一点动静也没有,李国校不敢出门,让方静派了几个小沙弥出去打探情况。


打探地情况大出李国祯地意料。崇祯没死,被大唐封为思德侯,三个皇子唐军只贴出布告,却没有大搜捕,而且街上大规模巡逻地唐军到了第三天就撤消了,这让李国祯胆大了不少。他暗付白马寺不是久留之地,遂偷偷摸摸带着三个皇子趁夜来到周奎府中。


周奎听到女儿死了,倒是流下几颗老泪,靠着女儿是皇后,周奎没少贪便宜,只是此时见到太子登门,却犹如烦手山芋,推脱不过后,只得将太子和另一个外孙永王留了下来,至于定王却是田贵妃的儿子,他无论如何也不肯留。


李国校无奈,只得把定王带到了田弘遇的府中,田弘遇顿时和周奎有了同样的烦恼,一边是自己的至亲骨肉,一边是性命和家财,殊轻殊重,两人当然分得清,几个皇子只在他们的外公家住了两天,又被两家双双献了出来。


唐军地公告贴出了六天,三个皇子就全部落网,李鸿基听到三个皇子被抓,倒是没有为难他们,他也没有时间召见,命人把他们全都送到了思德侯府。


崇祯看到三个分别数日的儿子,心中又喜又悲,喜的是他们没有死于乱军之中,全家得以团圆,悲的是三个儿子被唐军一网打尽,他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,若是哪天唐军认为他们没用,一杯毒酒就可以让他们全部命丧黄泉。


由于文官们大部分留在西安,京师初定,事务特别烦多,宋献策,陈贞慧等人忙得团团转,李鸿基也一刻不得空闲,发布各类公告,接见前明地降官,派出各路使者对山东,河南,山西等地进行招降。


到了第七天,李鸿基才稍为空闲,找来情报部左侍郎贺珍询问关宁铁骑的事。贺珍本来一直负责江南的情报网,这次唐军攻下京师,他得到消息,也跟到了京城。


数万关宁铁骑,就在离北京一百里外,精骑半天就可以直达城下,情报部当然的死死盯着,听到皇帝询问,贺珍连忙回道:“禀万岁,关宁铁骑一直驻在蓟县。”


李鸿基大感奇怪:“即不前进,也不后退,祖,吴二人搞什么鬼,朕派出去招降的人没到他们营中吗,为什么没有回应?”


贺珍回道:“禀万岁,杜郧已到他们营中五天了,生不见人,死不见鬼。”


京师平定,下一步就要趁江南空虚,席卷江南,虽然现在崇祯父子都在唐军手中,唐军也派出了招降使者,各省没有见到唐军真正的实力却不一定会投降,若是等他们再推举出一个皇帝,有了统一的领导,必定大大增加平定江南的代价,这是唐军不能容忍的。


唐军其实没有时间在京师担搁多久,若是关宁铁骑不投降,唐军也不能放心率大军出击江南,势必先灭了关宁铁骑不可。


李鸿基以为崇祯没死,祖,吴两人又没有清兵投靠,一定会降,才只派出一个太监拿崇祯的旨意过去宣读,现在看来,祖,吴两人恐怕另有算盘,不能不防。


李鸿基转向旁边沉思的宋献策:“宋爱卿,你看吴三桂等人是何意?”


宋献策身为文官之首,这些天比李鸿基还忙,每天只睡两个时辰,此即面容憔悴得不成模样,加上他矮小的身材,大大的脑袋,若是晚上遇到,恐怕多数人会认为见到了鬼。


听到皇帝的问话,宋献策道:“回禀万岁,臣猜吴三桂如此做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他嫌万岁给他封的官太小,不愿意来,想等万岁再加封,另一种是吴三桂已决定和大明共存亡。他自知攻不下京师,想等万岁提兵去攻,他好以逸待劳。”


吴三桂会和大明共存亡吗。李鸿基摇了摇头,恐怕他多半是为了自己地荣华富贵作想,要不然也不会等到康熙要削番时才造反:“那爱卿认为他哪种情况多一点?”


宋献策道:“恐怕还是前一种。吴三桂是员良将。他不会不知道和我军的差距。若万岁不是急于领兵南下削平江南,只要对他不理不睬,过个数月,他的部众就会陷入饥饿中,自散而去。”


李鸿基道:“若朕再给祖,吴二人一道旨意。加封他们为二品大员,封伯爵衔,吴三桂,祖大寿可会来降?”


宋献策摇了摇头:“恐怕还得给他统兵之权。让他地关宁军自成体系,如此一来,我军许多将士都还没有封爵,恐怕会有人不服,而且让他关宁军自成体系,终究是个隐患。”


李鸿基考虑半响:“那就只有用武力一途了,宋爱卿,大明的京师就暂时由你住持,朕明天亲率大军会一会这个吴三桂。”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