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鸟小说
菜鸟小说 > 大明文魁 > 六百三十二章 轰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六百三十二章 轰动

  大明文魁

董子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。


就是历史课本里‘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’的董仲舒。但董仲舒没这么说过,他的原话是‘推明孔氏,抑黜百家’。


汉武帝落地到实处的,则是‘罢黜百家,表章六经’。


见弟子们议论纷纷,林延潮一敲石磬,堂上又安静下来。


林延潮道:“非董子,无我儒学之今日,但朱子认为董子没有继承孟子之学,不足以承道统。但吾却以为董子之学,在于儒法合流!”


儒法合流!


这一声犹如一记钟声,响在众士子们心底。


“法家尊权,儒家尊君,此两家相合之道。故而董子以春秋大一统,取儒法两家之共识。”


这话怎么解释?


孔子曾说过,天下有道,礼乐征伐自天子出。


荀子有言,隆一而治,二而乱。


韩非说,事在四方,要在中央。


三派学说都支持天下共主,中央集权,所以董仲舒取儒法两家共识,创立春秋大一统的学说。


两千年来,国人共尊一个中华。如后来人说天下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就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。


“于儒法两家礼治法治之分歧,董子则以德主刑辅,春秋决狱合之。”


董仲舒是如何处理儒法合流?就是求同存异的办法。


儒法两家看似南辕北辙,但也有共通的地方,那就是尊君尊上尊尊,董仲舒用春秋大一统的学说,先达成一致。


这是顺应两家人心之举,两家对此都没有争议。


之后的存异,就是化解两家分歧,儒家主张礼治,法家主张法治。


当年晋大夫赵鞅铸刑书,颁布刑法,孔子严厉批评此举道,晋其亡乎,失其度矣。孔子主张是,国家不要刑法,实行礼治,原因在于刑法不可为人所知,就能保持威不可测的态势。


礼治法治就是儒法两家最根本分歧。


为了消除这等分歧,董仲舒提出了德主刑辅之论,那就是国家礼治为主,再以法治辅之。用礼仪教化,用法律禁止。这与荀子所提倡礼以定伦,法能定分的学说,一脉相承。


董仲舒还提出就算真正要用刑法时,也要依据春秋大义来进行定罪。


德主刑辅等于,儒法两家各自妥协,达成了共识。


但董仲舒却是否定了孔子纯以礼治,不进行法治的儒家经义,故而董仲舒‘德主刑辅’被时人称‘新儒学’,被不接受之人认为,这根本上就是篡改儒家学说。


毕竟经义上已不是孔子原先提倡的原貌,可事实上天下百姓,以及儒生们也渐渐接受国家用刑法为度,礼仪教化的模式,董仲舒的变革可谓与时俱进,他的大一统,德主刑辅学说,一直延续两千年。


“从孔子,至子贡,子夏,至荀子,至董子,再至龙川先生心水先生,一脉相承,这就是我事功学之道统!”


最后林延潮一锤定音。


在场士子无不击节赞叹,众人都是第一次闻此学说,都是流露出朝闻夕死的神情。


吾闻道矣。


说到这里,林延潮看了看日冕还有些时间,于是与弟子们答疑。


林延潮对于思辩还是很看重的,否则如何行而后知。


而林延潮讲学,也并非竖立一个自己一个普遍正确的观念,而是让学生自己领悟。只要自己新得出的观点,能够推翻原先的旧观点,就算是进步了。


解答弟子们几个疑问后,林延潮就此下课了。


一旁徐火勃将林延潮所讲,以及与弟子答疑的内容,都记在笔记上。


弟子们争相将徐火勃的笔记拿出传抄。


待下堂之后,这些林学弟子遍迫不及待地将今日林延潮所讲之道统之论,告之给同窗,同案,师长们。


没多久道统论,即传遍了京城士子的耳中。


林延潮参考朱熹而作的事功学道统论,在京城里引起了轰动。


当然此论一出,林学门人,事功学信徒一片叫好,从此事功学,并非是孤魂野鬼,咱们也是儒家一脉!

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cnzjjt.com 菜鸟小说。手机版:https://m.cnzjjt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